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痛风
编号:10862638
上班族多发病系列之 痛风悄悄找上爱吃肉的你
http://www.100md.com 2005年3月14日 中华女性网
     人到中年供职于某公司的苏先生前两年升职后应酬一下子多了起来,隔三岔五就大鱼大肉、生猛海鲜招呼着,当然酒也少不了喝。这不没过几年,他就出现了手足关节疼痛,开始他并不在意;可是最近一天他赴宴后回来睡着没多久,半夜突然被关节疼痛给疼醒了,那种疼痛让他实在是受不了。第二天到医院看了医生,才知道他得了痛风性关节炎。

    什么是痛风呢?据医生介绍,痛风是由于人体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种常见病,在临床上以血液中尿酸增多和反复出现急、慢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尤其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肥胖者和脑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这是因为女性雌性激素能够促进尿酸的排泄,但是更年期之后,女性的雌性激素水平大大降低,因此对于痛风的防治也不能麻痹大意。

    痛风这种病,以前被叫做“帝王病”,说明发病率非常低,是种少见病。资料显示,在我国1958年以前仅有25例痛风报道。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痛风的发病多属于先天体内酶的缺陷所致,但也有可能与后天饮食不当等诱发因素有密切关系。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在我国的发病有了明显的增加。据估计,国内现有痛风患者约1200万人。据上海近日一项调查发现,上海地区男性各年龄组血尿酸值均明显大于1980年上海以及北京、广州的血尿酸平均值,而血尿酸过高正是引发痛风的一个主要因素。另有调查表明,痛风爱找那些“工作狂”,在痛风病人中,老板、老总、经理们为数可真不少。他们压力大、工作忙、应酬多,生活起居不规律,有的人每天只能睡三四个钟头,而且出门都乘小车,没有时间从事体力活动和进行体育锻炼。同时,现在痛风患者还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不足40岁的初次发病者比10年前增加了将近30%。
, 百拇医药
    痛风的发病原因是血液中的尿酸浓度过高,长期持续高尿酸血症,形成尿酸结晶沉积在人体组织中。痛风虽然表现在关节,却属于全身性疾病。长期得不到控制的痛风患者,可引起关节畸形。如果不及时治疗,痛风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影响到其他内脏器官,比较常见的是肾脏,严重者造成尿酸结晶在肾脏内沉积,可导致肾功能损害,甚至演变成尿毒症,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因此,现代人必须重视痛风病的防治。

    痛风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两大类。原发性痛风除少数是由于遗传原因导致体内的某些酶缺陷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原发性痛风与肥胖、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关系密切。继发性痛风是继发于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某些先天性代谢紊乱性疾病等。使用某些药物,均可引起继发性痛风,如速尿、乙胺丁醇、水杨酸类(阿司匹林、对氨基水杨酸)及烟酸等。此外,酗酒、铅中毒及乳酸中毒等也可并发继发性痛风。

    那么怎样知道患了痛风病呢?痛风病发作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大多数痛风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急性期表现为关节发红肿痛,剧痛常在夜间突然发生,也有一些在凌晨醒来下地时发生,主要发生的部位为四肢末端等处,并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可造成关节永久性损害及关节变形、破坏,导致残疾。化验检查血尿酸含量增高。而在慢性期则表现痛风结节形成(即在关节皮下形成的有痛感的硬性小包块),关节骨质遭到破坏,出现疼痛、功能障碍,并可伴随泌尿系统结石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 百拇医药
    虽然痛风在急性发作期痛起来如山倒,但就算不治疗,一般也会在数天或数周内自动消失,有人称之为“来去如风”。但是,这绝不是说痛风能不治而愈。一次痛过之后,关节只是炎症消除了,看上去和正常人一样。但实际上,尿酸的结晶并没有消失。几次急性发作以后,结晶不断沉积,慢慢地形成了结石一样的“痛风石”。它会破坏周围的软组织和骨质,造成关节的永久性畸形,给人们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极大痛苦。

    那么,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罪魁祸首”到底有哪些?研究表明,依次是疲劳过度、饮食不调、饮酒过量、受凉感冒、关节外伤、过度运动。因此,远离痛风,关键要注意休息,调整饮食。对于“工作狂”而言,当工作威胁到你的健康时,一定要推掉一些不必要的应酬甚至工作,把时间还给休息,留给自己,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痛风急性发作期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消炎痛或秋水仙碱,能迅速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红肿疼痛症状,用药越早,效果越好。秋水仙碱作用迅速,但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为此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消炎痛虽不及秋水仙碱作用迅速,但也有很好的消炎止痛作用,症状缓解后减量,症状消失停药。
, http://www.100md.com
    在缓解期,因为病人血尿酸增高或正常,可长期应用抑制尿酸合成药物。常用药有:别嘌呤醇、痛风利仙、丙磺舒等,具有控制高尿酸血症、防止痛风复发的作用。服用上述药物均需定期复查肝功能及白细胞计数。

    痛风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措施,为此,除药物治疗外,适当的限制饮食,对控制病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痛风病人来说,止痛只能解除一时之苦,它治标不治本,要减少痛风的急性发作,关键是要注意合理安排生活起居。患者要适当卧床休息,每天饮水量要维持两升以上,以增加尿酸的排泄;平时膳食应少荤多素,禁食动物的脑、心、肝、肾等内脏和肉汤、鱼子、贝类等富含嘌呤的食物以及酒类,以减少血中尿酸的生成;病人不要食用豆制品,因为其中嘌呤含量高。同时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不良情绪和精神刺激,切忌过度劳累,不要受寒受湿。

    此外,以下几类人要定期体检,密切关注血尿酸浓度:60岁以上的老人;肥胖的中年男性及绝经期后的女性;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糖尿病(主要是II型糖尿病)患者;原因未定的关节炎,尤其是中年以上的患者;肾结石、尤其是多发性肾结石及双侧肾结石患者;有痛风家族史的成员;长期嗜食肉类,并有饮酒习惯的中年人。当怀疑患有痛风性关节炎时,应该进一步作骨关节X线检查以确诊。(廖恬)
, http://www.100md.com
    相关链接:

    什么是嘌呤?

    嘌呤是细胞中核物质的组成元素,不仅我们人体细胞含有嘌呤,几乎所有的动植物细胞都含有嘌呤。在正常情况下,从饮食摄入的嘌呤和人体自身代谢生成的嘌呤会以尿酸的形式通过肾脏从尿中排除,“入”与“出”处于动态平衡中。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表现为痛风了。

    因此,痛风的营养治疗就要把好饮食关,使嘌呤的摄入量尽量降低。对于急性期的患者甚至应使食物嘌呤的摄入量接近于零,才能配合用药迅速缓解症状。一般缓解期或慢性期的患者可以将嘌呤的摄入量控制在100~150毫克/天,通常就会有效预防症状的发生。

    嘌呤含量高的食品包括有内脏、脑、杂豆和各种肉汤、肉汁,这些是痛风患者绝对不可以选食的东西;粗粮、菠菜、花菜、蕈类、扁豆、禽畜肉类含嘌呤也在每百克75~150毫克之间,应谨慎选择;而牛奶、鸡蛋、粳米、白面、水果、蔬菜、藕粉、咖啡、可可和油类则是相对安全的食物,痛风患者可以从中适量选择。(于康)

    痛风患者不宜吃豆制品

    豆制品如黄豆、蚕豆、豆腐丝、豆腐干等,虽然营养丰富,但因为其中嘌呤含量高,患有痛风的人就应当忌食或者少吃。因为痛风的发病机理是嘌呤代谢紊乱,以高尿酸血症为重要特征。因此在急性期要禁用含嘌呤多的食物,其中包括干豆类及豆制品,即使在缓解期也要有限制地食用。(小亭), http://www.100md.com